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资讯 >

扎根中国大地 办出中国特色 争创世界一流

2022-02-15 18:28:02 来源:

  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更新公布——

  扎根中国大地 办出中国特色 争创世界一流

  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,《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若干意见》)近日由教育部、财政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(以下简称三部委)印发。经国务院批准,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更新公布,新一轮建设正式启动。

  《若干意见》是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立足新发展阶段、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,开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,加快迈向教育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强国的新部署。

  《若干意见》明确了“双一流”建设的新方位、新使命、新要求,对标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以及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、人才强国的目标,更加突出“双一流”建设培养一流人才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、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,深化体制机制改革,统筹推进、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,在关键核心领域加快培养战略科技人才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,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。

  更加突出重点,聚焦难点,注重内涵建设、特色建设和高质量建设

  据介绍,首轮“双一流”建设从2016年到2020年实施以来,各项工作有力推进,改革发展成效明显,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迈上新的历史起点,但仍然存在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不足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不够精准、资源配置亟待优化等问题。

  “我们既要充分肯定首轮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绩,也要充分认识到‘双一流’建设进展成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相匹配,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。进入新发展阶段,‘双一流’建设要更加突出重点,聚焦难点,注重内涵建设、特色建设和高质量建设。”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
  根据《若干意见》,第二轮“双一流”建设将着力八方面:加强党的全面领导,健全党委统一领导、党政齐抓共管、部门各负其责的体制机制;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,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;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,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,加大力度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;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,坚持引育并举汇聚优秀人才;深化科教融合,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;提升国际合作交流水平,探索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双向交流的留学支持新机制,提升人才培养国际竞争力;优化管理评价机制,完善建设成效监测评价体系;完善稳定支持机制,引导多元稳定投入,创新经费管理。

  坚持需求引导下的布局调整

  “根据首轮建设实际成效,以及各方面意见,经专家咨询,确定了‘总体稳定、优化调整’的认定原则。”该负责人介绍:首先不作大进大出的调整。同时坚持需求引导下的布局调整。“双一流”建设在国家重点急需的领域和方向上,在服务国家科技自强方面仍有补强空间。第二轮建设以党中央、国务院确定的“十四五”期间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作为指引调整建设学科的指南,对拟建设学科的匹配度、水平和发展质量等进行综合考查,尤其是加大基础学科、理工农医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布局。此外,鼓励建设高校主动对接需求、优化学科建设口径。允许个别建设学科所属建设高校根据自身特色优势、目标定位,以及服务国家、行业和地方发展需求情况提出申请,经专家委员会审议咨询、三部委报国务院批准后作出调整。调整后,原学科不再列入建设名单。

  针对新增建设学科认定程序和条件,该负责人强调,本次认定中,新增建设学科必须同时符合切合急需、水平出色、整体达标等三个要求。

  记者了解到,公布的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中,对一些学科做了公开警示,并没有退出建设范围。为此,该负责人介绍: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(暂行)》要求实行动态调整机制,公开警示是其中重要内容。首轮建设虽然总体上实现了建设目标,但实际建设时间还不长,有些学科因各方面原因,建设成效并未完全达到预期,相比其他同类建设学科,整体发展水平、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成长提升程度相对靠后,为激励督促,也是为了警示其他建设学科,需要给予这些学科公开警示的处理。经“双一流”建设专家委员会严格评议,个别被公开警示的建设学科按要求结合学校定位、首轮建设成效和学科特色优势,作出调整,原学科撤销。警示学科和调整后的学科,2023年接受再评价,届时未通过的,将调出建设范围。

  坚决克服“五唯”的顽瘴痼疾

  根据《若干意见》,“双一流”建设坚决克服“五唯”的顽瘴痼疾。该负责人介绍:一是建设动态监测中,定性描述与定量数据相结合,不把帽子和论文数量等作为监测点,加大质量、贡献和内涵建设成效的监测,并有充分“留白”空间,高校可将特色成效写实性描述。二是在建设成效评价中,注重体系性、诊断性、集成性和发展性,突出质量、服务和贡献,坚决摒弃数论文、数帽子的做法,不简单以论文数量、排名变化、帽子数量等作为评价指标。关注代表作质量、高层次人才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及成果情况等,重点考察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的学术水平、教学投入、社会服务贡献。三是在认定建设范围中,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基本门槛,把学科内涵建设、特色发展、质量水平作为基本依据,突出建强促优,综合设置认定条件,不与各种大学学科排名、论文指标等挂钩。

  同时,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。为此,该负责人解释:“双一流”重点在“建设”,学科为基础,而不是人为划定身份、层次,派发“帽子”,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“三六九等”。从首轮建设情况看,一些建设高校对“双一流”建设坚持特色发展、差异化发展的理解还不到位,仍把“一流大学建设高校”和“一流学科建设高校”作为身份和层次追求,存在扩张规模、追逐升级的冲动。新阶段“双一流”建设应当坚持以学科为基础,淡化身份色彩,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,引导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。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,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、分类支持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,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、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,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。

  先行赋予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两校学科建设自主权

  关于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编制完成建设自主权扩大整体方案后,自行公布建设学科,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:“《若干意见》改革任务之一是扩大建设自主权,推动建设管理重心下移,强化建设高校的主体意识和创新动力,为若干高校冲入世界前列创造政策制度环境。为稳妥开展自主权扩大的工作,三部委报请国务院同意,先行赋予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两校学科建设自主权。两校深入实施‘两校一市’综合改革以来,获得中央及地方巨大的资源政策投入,改革基础好,综合各方评价首轮建设成效突出,两校率先深化改革、早日登顶世界一流能够起到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。”

  “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,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、带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的任务还很艰巨,虽然实现了首轮阶段性目标,但距离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差距,都需要在建设和改革上坚持久久为功。扩大学科建设自主权在本质上是压任务、担责任,为的是更好地激发高校的建设活力,而不是给高校分层,也不是贴标签。三部委将在后续建设中,陆续选择具有鲜明特色和综合优势的建设高校,赋予一定的自主建设学科的权限。”该负责人强调。(本报记者 赵婀娜 闫伊乔) 【编辑:史聪聪】

标签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 ©  2015-2022 港澳科学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31   联系邮箱:435 226 40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