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有海吗?有!在杭州东部的钱塘区,也就是杭州湾的西端,有一段海岸线,虽然不长,但这让杭州成为了一座沿海城市。
在离海岸线不远处的大江东,杭州谋划在此建起一座江海之城。
近日,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钱塘分局对《江海之城单元详细规划(草案)》进行公示,这座新城的模样正逐渐清晰。
(资料图片)
建在江东大桥的东端
规划人口27.18万人
江海之城具体在哪?
从下沙出发,走江东大桥过钱塘江,沿着江东大道继续向东行驶一段距离,驶过河庄大道路口,就进入了江海之城的范围,它就建在江东大桥的东端,也就是钱塘区的大江东片区。
如果你想坐地铁来这里,同样非常方便,从市中心出发,可以直接坐地铁7号线到青六中路站,也可以坐地铁1号线到文海南路站,再换乘地铁8号线就能到达。
江海之城东临未来钱塘高铁站所在的高铁新城,范围北至江东一路、南至钱塘快速路、西至河庄大道、东至头蓬快速路,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446.23公顷,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1757.35公顷,规划人口27.18万人。
这一块可以通江达海之地,还可以通过交通干道连接杭州都市区内的嘉兴与绍兴,占据城东智造大走廊、临空经济示范区的节点位置,是钱塘区拉开城市框架、重塑产业结构、推动产城人融合的重要载体,被视为“钱塘区的希望所在”。
推动江海之城从市域末端
升级为湾区门户
在不少杭州人的固有印象中,江海之城所在的大江东一带,与市中心的距离较远,是杭州的“市域末端”,根据规划目标,将推动江海之城从“市域末端”升级为湾区门户。
规划目标明确,江海之城将构建杭州湾区域门户枢纽,双扇面协同创新支点。强化环湾公铁交通,吸纳区域创新要素与人才,打造湾区的协同创新支点与交流客厅;以江海之城为极核,将整合杭东区域,对接智造园区提供生产科技服务,联动交通枢纽发展空铁服务经济,协同下沙科创资源。
江海之城将打造东部磁力中心,塑造江东核心引擎,优化钱塘一带双城的整体格局,依托地铁建立8号线与江东大道结合的“组合发展脊廊”,连江通海,聚合引人要素打造磁力中心,构建钱塘综合客厅与江东核心引擎。
江海之城的规划定位为“湾区门户、新城客厅”。用地布局以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、钱塘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等规划为指导,延续城市设计理念与空间形态,结合现状情况,尊重在建和已建项目,充分挖掘土地开发潜力。
规划聚焦商务商业、公共服务和文化交往需求,完善公共配套服务,形成布局合理、配套齐全、交通便捷的功能片区。
在地铁8号线沿线
规划4组TOD集群
在江海之城里规划形成“轴带串珠、八组环绕、蓝绿网络”的整体空间结构。
“轴带”指横向“TOD+公园城市”复合发展带、纵向青六路发展轴;“串珠”指4组TOD集群,青六中路站公共服务与商务总部集群、青西三路站创新创业服务集群、仓北村站智造科技服务集群、河庄站生活配套服务集群。
TOD,即“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”,指以火车站、机场、地铁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的站点为中心,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。
青六中路TOD将围绕高端现代服务业,打造江海商务中心、东沙湖湖畔中心、江海数智中心,形成聚集产业金融、制造业总部、科技企业总部,专业服务业企业及政务办公为主的“钱塘客厅”。
青西三路TOD将围绕科创服务业,规划全球青年中心、领飞天地、创研中心、青年梦工厂、青年SOHO等引领项目,打造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聚落区为主的“青创家园”。
“八组”指8个未来社区生活圈;“蓝绿网络”指横纵编织水网打造南沙大堤田园人文带、东沙潮涌生态活力廊、都市田园景观脉、韧性水系海绵网络。
打造“两横一纵”快速路网
布局16所小学、6所初中
一座新城的发展,最终都要回归于满足城市里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
未来江海之城的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、生活圈级公共服务设施和街坊级项目。按照类型,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基础保障型设施和品质提升型设施。
其中,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包括2所高中、1所综合医院和1所体育馆,生活圈级公共服务设施包括39所幼儿园,16所小学,6所初中,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。共计幼儿园516班,小学687班,初中315班。
综合交通方面,江海之城单元内车行道路分快速路、主干路、次干路、支路四级,快速路将承担通行性交通流,规划“两横一纵”快速路网,“两横”为江东大道、钱塘快速路,“一纵”为头蓬快速路。主干路网规划为“三横三纵”,“三横”为江东一路、河景路、青龙路,“三纵”为河庄路、靖江路和青六路。
江海之城将以江东大道为核心发展轴,打造孵化各领域冠军型企业的“湾区协创”和聚焦专精特新企业为主的“科技走廊”。
此外,在江海之城内规划形成“水网+湿地+小公园”的生态格局,构筑“一带一廊、绿脉水网”的绿地结构体系。围绕东沙湖,江海之城将打造一个2000亩的中央生态公园,布局文化中心、青少年宫、科技规划馆等重大公服设施,发展文旅服务、公共服务、都市商贸服务,打造高品质生活服务为一体的“中央共享带”。
规划将公示至6月21日,市民若有意见或建议,可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3 港澳科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3022245号-31 联系邮箱:435 226 40 @qq.com